《神雕侠侣》末尾有段剧情十分有趣,群雄祭拜了洪七公和欧阳锋之后,遇上了一帮妄人,那几人不过是三流水平,却也敢大言不惭要来上一场华山论剑,真正的五绝高手们则不禁发笑。
金庸写这段剧情有何深意?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帮人在五绝眼中是妄人,那五绝在更厉害的人眼中,是不是也是妄人呢?毕竟这武林何其大,天下又何其大,且不知江湖中还有多少英雄豪杰没登场。
(老三绝剧照)
如此看来,所谓的“五绝”也未必就是当世最顶尖的五位高手,至少从金庸的各种细节设定来看,那“射雕五绝”就有些浪得虚名的意思,因为在他们之上,还有五大高手明显更厉害,每一个都足以让王重阳见了都俯身跪拜。
第一位:“南皇”段誉
段誉自然指的就是《天龙八部》中的那个段誉,你可能要纳闷了,《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宋哲宗时代,而《射雕英雄传》的故事则是发生在南宋末年,相差了数十年的时间,王重阳他们闯荡武林时,段誉还在世吗?
答案是肯定的。
段誉这个角色其实并不是金庸纯原创的角色,他是有历史原型的,其历史原型即段和誉,也称段正严。
(段誉剧照)
金庸在新修版《天龙八部》末尾甚至还特意提到这么一句:“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
所以金庸确实是以段和誉为原型塑造的段誉,而段誉活到公元1176年,王重阳则是活到公元1170年,你看,王重阳死了,段誉都没死,段誉有六脉神剑、北冥神功以及凌波微步三大神功,试问五绝中的哪一位能与他相比?
第二位:“西仙”虚竹
既然段誉尚在人间,虚竹自然也肯定在人间。
尽管段誉和虚竹是被合称为“天龙二挂”,但他们二人其实也有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段誉是天赋型的选手,他其实不爱习武,却也达到了巅峰之境,而虚竹则是努力型选手。
虚竹也有奇遇,那逍遥三老先后送上内力给他,除此之外,他还习得了逍遥派的各路神功。
(虚竹剧照)
更夸张的是金庸在新修版中甚至还让萧峰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传给了他,他只花了一夜的时间就掌握了那两门神功。
天山童姥说过,一个内力极深的人若不主动散功就不会死去,当年的无崖子被丁春秋害得残疾,却依旧能够凭借内力续命,虚竹的内力又更胜于无崖子,他能活过百岁,乃至比段誉还长寿,又有什么稀奇?
虚竹若出手,五绝顿时也黯然失色了。
第三位:“北魔”独孤求败
若不是杨过在那只神雕的指引下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剑冢,恐怕世人都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位隐于暗处的高人。
那人自诩“剑魔”独孤求败,号称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未尝一败,尽管他从未在故事中正式登场,但光凭他这生平事迹,就足以让五绝惊慌不已,毕竟五绝之中可不曾有哪一位曾做到一生不败,王重阳也没有。
(独孤求败剧照)
不过有一个问题,毕竟没人见过活着的独孤求败,这人的战绩会不会是他在自卖自夸呢?
或许风清扬的经历可以给你答案,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就借风清扬之口解释了独孤求败的制胜秘诀:“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创制这套剑法的独孤求败前辈,名字叫做‘求败’,他老人家毕生想求一败而不可得,这剑法施展出来,天下无敌,又何必守?如有人攻得他老人家回剑自守,他老人家真要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了。”
可见独孤求败的进攻无比犀利,五绝怕是防不住。
第四位:“东怪”黄裳
接下来要提到的这位就毫无争议了,他的强大是肉眼可见的,这人即是黄裳。
黄裳只需要强调他的身份,就足以把五绝比下去,当年那五绝之所以在华山斗了七天七夜,可不仅仅只是为了争夺一个“天下第一”的虚名而已,当时他们更想得到的,其实是那本《九阴真经》。
而《九阴真经》是怎么来的?
(九阴真经剧照)
正是由黄裳所创,别说黄裳是北宋徽宗时期的人物,书中明确提到过这么一句:“黄裳的几十个仇人,个个都是好手,武功包含诸家各派,何等深奥,何等繁复?他要破解每一人的绝招,可得耗费多少时候心血?原来他独自躲在深山之中钻研武功,日思夜想的就只是武功,别的什么也不想,不知不觉竟已过了四十多年。”
他是在四十年之后才创出《九阴真经》,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才死去,他完全可能与五绝产生交集。
第五位:“中神僧”斗酒僧
既然黄裳上榜了,另一本武学宝典的创作者自然也应该榜上有名,这人即是斗酒僧。
书中并未提及此人的姓名,但他的强大却能通过他创作《九阳真经》的过程展现出来。
只知道这僧人是在王重阳夺得《九阴真经》之后,便邀王重阳在嵩山展开了一场斗酒。
(僧人剧照)
其实光是从“斗酒”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他的武功一定是在王重阳之上的,否则王重阳如何会用如此草率的方式将自己辛辛苦苦从东南西北四绝那儿夺来的武学宝典交给一个陌生的僧人?
而这僧人后来能轻松创出《九阳真经》也足以证明他的武学天赋极高,甚至比黄裳还高。
所以结合开篇提到的那个桥段,不难看出一个事实,所谓的五绝,其实也不过是妄人,要说真正的射雕五绝,当属晚年的段誉和虚竹,再加上独孤求败、黄裳以及斗酒僧这五人才对。
Powered by 皖教云平台登录下载手机版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